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时间:2021-11-03 08:49:53    

      【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应注意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另外,在一些可伴有肝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在服药时出现肝损伤,应注意区别是原有疾病伴发肝损伤,还是药物性肝损伤。

      1.与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要点

      1)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须与甲型和戊型肝炎鉴别。后二者多有肝炎接触史,经常在外就餐或出差史。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在发病初期可有发热,一般3~5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消化道症状加重,并出现黄疸;药物性肝损伤一般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在出现肝损伤的同时发热,并伴有皮疹、瘙痒、关节痛等过敏性表现。

      2)慢性药物性肝损伤须与乙型和丙型肝炎鉴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多为隐袭起病,并有肝病的家族史或输血史等。

      3)无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

      4)肝炎病毒学检查为阳性。

      2.与酒精性肝炎的鉴别要点

      1)酒精性肝炎的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有服药史。

      2)酒精性肝炎患者多有酒精性周围神经病性损害;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有皮疹、瘙痒等过敏性表现。

      3)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血清γ-GT明显升高,AST/ALT升高。

      4)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后,酒精戒断反应明显,戒酒后肝病好转;药物性肝损伤停药后肝功能好转。

      3.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要点

      1)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

      2)常伴有肝外系统表现。

      3)血沉加快,血清球蛋白明显升高。

      4)自身抗体检查为阳性,有30%的患者可检出狼疮细胞。

      4.鉴别是原有疾病伴发的肝损伤,还是治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1)治疗前无肝损伤或肝损伤不明显,在治疗后若原发疾病好转,而出现肝损伤,应多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若有原发疾病加重时,多考虑为原有疾病伴发的肝损伤。

      2)发生肝损伤后,更改原治疗方案,注意选用肝损伤较小的药物。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伤减轻,多考虑药物性肝损伤;若停药后,肝损伤不好转,应注意可能是原发病伴发肝损伤。

      【疾病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迄今仍缺乏特异的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是及时停用肝毒性药物、支持治疗、监测和防治急性肝衰竭。轻者在停药后或经一般对症处理后可很快好转,重者则需住院治疗。治疗方法为:

      1.停用致病药物:药物性肝损伤治疗最关键的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属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以防止有相关化学结构的药物之间的交叉毒性反应)。

      2.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对于误服大量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宜早期洗胃、导泻,并加用吸附剂,以清除胃肠内残留的药物,可采取血液透析、利尿等措施,以促进其排泄和清除。

      3.一般治疗:对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应加强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标,特别是监测急性肝衰竭和进展为慢性肝衰竭的征象。

      4.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应用特殊解毒剂和(或)防治肝损伤药物。

      1)特殊解毒剂:早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扑热息痛过量的患者有特殊疗效。其他药物性肝损伤没有特殊治疗。

      2)甘草酸制剂:甘草酸制剂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单铵、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及异甘草酸镁等。甘草酸制剂对多种药物性肝损伤有效,且对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肝损伤都有较好的作用。甘草酸制剂在药物性肝损伤应用中可与其它防治肝损伤药物联合使用。

      3)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补充肝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基团,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减轻药物性肝损伤。

      4)多烯磷脂酰胆碱: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磷脂,可结合于肝细胞膜结构中,对肝细胞再生和重建非常重要,具有保护和修复肝细胞膜作用。

      5)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可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膜流动性并增加Na+-K+-ATP(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加快胆酸的转运;同时通过转硫基作用,增加生成细胞内主要解毒剂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增加肝细胞的解毒作用和对自由基的保护作用,生成的牛磺酸可与胆酸结合,增加其可溶性,对肝内胆汁淤积有一定防治作用。

      6)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有稳定细胞膜、免疫调节及线粒体保护作用,能促进胆酸在细胞内和小胆管的运输、增加小管膜上结合输出泵(MRP2)的密度而促进结合胆红素的分泌,可用于药物性淤胆的治疗。

      7)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辅助治疗。

      5.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及热量平衡,促进肝细胞再生(如静脉输注鲜血及蛋白、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腺素E1、补充生理性代谢物质ATP、辅酶A等),改善微循环、控制出血,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预防和控制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脑水肿、低血糖及肾功能不全。

      6.人工肝支持治疗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衰竭时,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疗法。

      7.肝移植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衰竭、重度胆汁淤积和慢性肝损伤进展到肝硬化时,可考虑作肝移植。中毒与药物性肝衰竭肝移植后生存率较高,可达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