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常量元素---钠

    时间:2022-11-08 14:51:17    

      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情况下,成人体内钠含量为3200(女)~4170mmol(男),分别相当于77~100g,约占体重的0.15%。体内钠主要在细胞外液,占总体钠的44%~50%,骨骼中含量高达40%~47%,细胞内液含量较低,仅占 9%~10%。

      (1)生理功能

      1)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与对应的阴离子构成的渗透压,维持体内水量的恒定。此外,钾在细胞内液中同样构成渗透压,维持细胞内的水分的稳定。钠、钾含量的平衡,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分恒定的根本条件。

      钠的含量左右着体内的水量,当细胞内钠含量增高时,水进入细胞内,使水量增加,造成细胞肿胀,引起组织水肿;反之,人体失钠过多时,致钠量降低,水量减少,水平衡改变。

      2)维持酸碱平衡。钠在肾小管重吸收时与H+交换,清除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如CO2),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钠离子总量影响着缓冲系统中碳酸氢盐的消长,因而对体液的酸碱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3)钠泵。钠钾离子的主动运转,使钠离子主动从细胞内排出,以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钠对 ATP的生成和利用、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谢都有关系,钠不足均可影响其作用。此外糖代谢、氧的利用也需有钠的参与。

      4)维持血压正常。人群调查与干预研究证实,膳食钠摄入与血压有关。血压随年龄增高,这种增高中有 20%可能归因于膳食中食盐的摄入。为防止高血压,WHO建议每日钠的摄入量小于2.3g,约相当于食盐6g。

      5)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钠、钾、钙、镁等离子的浓度平衡时,对于维护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都是必需的,满足需要的钠可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人体内钠在一般情况下,不易缺乏,每日摄入的钠只有小部分是身体所需。进入体内的钠,大部分通过肾脏随尿排出。钠还随汗排出,不同个体汗中钠的浓度变化较大,平均含钠盐(NaCl)2.5 g/L,最高达3.7g/L。在热环境下,中等强度劳动4h,可使人体流失钠盐7--12g。在某些情况下,如禁食、少食,膳食钠限制过严,摄入量非常低时;高温、重体力劳动、过量出汗、胃肠疾病、反复呕吐、腹泻(泻剂应用)使钠过量排出丢失时;或某些疾病,如阿狄森病引起肾不能有效保留钠时;胃肠外营养缺钠或低钠时;利尿剂的使用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而使钠丢失等造成体内钠含量的降低,而未能弥补丢失的钠时,均可引起钠缺乏。钠的缺乏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倦怠、淡漠、无神,甚至起立时昏倒。中重度失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痛性肌肉痉挛,尿中无氯化物检出,视力模糊、心率加速、脉搏细弱、疼痛反射消失,甚至出现淡漠、木僵、昏迷、外周循环衰竭、休克,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正常情况下,钠摄入过多并不蓄积,但某些情况下,如误将食盐当作食糖加入婴儿奶粉中喂哺,则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急性中毒,可出现水肿、血压上升、血浆胆固醇升高、脂肪清除率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等。

      钠摄入量过多、尿中Na+/K+比值增高,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家族人群较普遍存在对盐敏感的现象。

      鉴于我国目前尚缺乏钠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也未见膳食因素引起的钠缺乏症的报道,尚难制订EAR和RNI,现在仍沿用1988年AI值成年人为2200mg/天(1g食盐含 400mg 钠)。

      钠在小肠上部吸收,吸收率极高,几乎可全部被吸收,故粪便中含钠量很少。空肠肠液内存在的葡萄糖可增强钠的吸收,但这是否表明肥胖病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尚待证实。

      (3)食物来源

      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动物性食物钠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但人体钠来源主要为食盐,以及加工、制备食物过程中加入的钠或含钠的复合物(如谷氨酸钠、小苏打即碳酸氢钠等),酱油、盐渍或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咸菜类、发酵豆制品、咸味休闲食品等。

      此外,有些地区饮用水的钠含量甚高,可高达220mg/L(一般含钠量<2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