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及生理功能

    时间:2022-10-20 09:45:26    

      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一些衍生物。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由于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短暂,以致口腔唾液淀粉酶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作用不大。胃液不含任何能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其所含的胃酸对碳水化合物只可能有微小或极局限的水解,故碳水化合物在胃中几乎完全没有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小肠内消化分为肠腔消化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消化。极少部分非淀粉多糖可在结肠内通过发酵消化。

      肠腔中的主要水解酶来自胰液的a淀粉酶,称胰淀粉酶(amylop sin),可使淀粉变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约占65%)、异麦芽糖、a-临界糊精及少量葡萄糖等。淀粉在口腔及肠腔中消化后的上述各种中间产物,可以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一步彻底消化,最后消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及半乳糖。小肠内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到达结肠后,被结肠菌群分解,产生氢气、甲烷气、二氧化碳和短链脂肪酸等,这一系列过程称为发醇,发酵也是消化的一种方式。所产生的气体经体循环转运,经呼气和直肠排出体外,其他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被肠壁吸收并被机体代谢。

      (2)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的空肠,单糖首先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再进入小肠壁的毛细血管,并汇合于门静脉而进入肝脏,最后进入大循环,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在吸收过程中也可能有少量单糖经淋巴系统而进入大循环。

      单糖的吸收过程不仅仅是被动扩散吸收,也是一种耗能的主动吸收。目前普遍认为,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有一特异的运糖载体蛋白,不同的载体蛋白对各种单糖的结合能力不同,有的单糖甚至完全不能与之结合,故各种单糖的相对吸收速率也就各异。

      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储存和提供能量

      每克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可以产生16.7kJ(4kcal)的能量。在维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能量中,55%~65%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糖原是肌肉和肝脏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形式,肝脏约储存机体内1/3的糖原。一旦机体需要,肝脏中的糖原即分解为葡萄糖以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供能也快,是神经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对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供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2)构成机体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质以及细胞间基质中。糖和脂形成的糖脂是细胞与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之一。除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外,糖结合物还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

      (3)节约蛋白质

      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机体为了满足自身对葡萄糖的需要,则通过糖原异生作用将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供给能量;而当摄入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时则能预防体内或膳食蛋白质消耗,不需要动用蛋白质来供能,即碳水化合物具有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体内有足够的 ATP 产生,也有利于氨基酸的主动转运。

      (4)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分解代谢,需要葡萄糖的协同作用。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体内脂肪或食物脂肪被动员并加速分解为脂肪酸来供应能量。在这一代谢过程中,脂肪酸不能彻底氧化而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蓄积,以致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

      (5)解毒

      碳水化合物经糖醛酸途径代谢生成的葡萄糖醛酸,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结合解毒剂,在肝脏中能与许多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酒精、砷等结合,以消除或减轻这些物质的毒性或生物活性,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6)增强肠道功能

      非淀粉多糖类,如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功能性低聚糖等,虽然不能在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结肠的发酵,增强肠道的排泄功能。

      近年来已证实某些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结肠发酵时,有选择性地刺激肠道菌的生长,特别是某些益生菌群的增殖,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益生菌可提高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尤其是肠道功能。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常被称为“益生元”(prebiotics),如低聚果糖、菊粉、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