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入选1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平均年龄50岁(18-80岁),左心室厚度≥15mm,被1:1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在专业指导下,接受16周中等强度运动训练的67例患者;另一组为常规护理的69例患者。
中等强度运动组患者运动前都接受了心肺运动评估,并个体化制定了系统的在家中进行的运动方案。主要运动方式包括健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
研究的主要终点:
与运动前相比,第16周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的改变。
研究的次要终点:
包括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左心功能改变;用核素心肌显像评估的心肌瘢痕体积改变;反映心功能变化的B型利钠肽(BNP)改变;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程度变化;生活质量评估。
探索性终点:
包括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多少。
研究的不良事件:
晕厥和骨骼肌肉损伤。
研究结果:
1、主要终点:中等运动训练组比常规护理组的峰值氧耗量明显增加。
2、次要终点:中等运动训练组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脏形态、流出道梗阻程度和BNP两组无显著差别。
3、中等强度运动训练组的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研究的意义:
传统上医生不建议这些患者运动,在我国这一传统概念更根深蒂固。这项研究表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专业评估指导,从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明显改善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室性早搏;而且安全,不增加不良事件。
但对有严重左室流出道梗阻,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未在该研究之内。如何评估指导他们运动,应更具体个体化。
我国与日本比欧美更多见的局限性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预后更良性,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运动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