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身体活动强度
身体活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分为绝对强度(物理强度)和相对强度(生理强度)。
1.绝对强度
根据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测定的强度水平,通常为普通健康成年人的某种运动测定结果。常用指标为代谢当量(Metabolism equivalent,METs,也称梅脱)。
代谢当量(译称梅脱)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每脱相当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1.05千卡(44千焦耳)能量的活动强度。一般以大于等于6梅脱为高强度;3~5.9梅脱为中等强度;1.1~2.9梅脱为低强度。
2.相对强度
相对强度则根据生理反应情况测定的强度水平。属于生理的范畴,更多考虑了个体生理条件对某种身体活动的反应和耐受力。
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人体消耗的氧量和心率可达极限水平,此时的耗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相应的心率即为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一般认为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5%时,身体活动水平则达到了中等强度。
综上所述,代谢当量、最大耗氧量和最大心率百分比均可用以评价身体活动的强度,实际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而自我感知运动强度更侧重于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可供人们把握活动强度时参考。
二.身体活动总量与健康效益
身体活动总量是个体活动强度、频度、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以及该活动计划历时长度的综合度量,上述变量的乘积即为身体活动总量。身体活动总量是决定健康效益的关键。1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和中等负荷的肌肉力量训练应作为身体活动总量的主要内容。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即每周8~10梅脱·小时的身体活动总量可以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骨密度、保持或增加瘦体重、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控制不健康的体重增加。
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对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总量,强调身体活动强度应达到中等及以上,频度应达到每周3~5天。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包括家务劳动,降低疾病风险的有力证据还不多,但增加这些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不仅有助于体重的控制,对老年人而言,适当的活动对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