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逐渐消失。较重的发作,可使用硝酸酯制剂,比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NESTEMI),在急诊室经过恰当检查评估后,要立即开始恢复再灌注治疗。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要尽快开始溶栓或介入治疗,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从而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视,减少不良刺激,解除焦虑,对于有焦虑患者,医生会视情况适当予患者抗焦虑、镇静的药物。
●监护: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心功能、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为适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猝死提供客观依据。
●吸氧: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应予持续吸氧。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病情控制的基础。
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的形成。
环氧化酶(Cox)抑制剂
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除非有禁忌证,否则所有患者均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可考虑使用吲哚布芬。
P2Y12受体拮抗剂
除非有禁忌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应用该药物,并至少维持使用12个月。常用药物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具有副作用小,作用快的特点。
抗心肌缺血药物
主要用于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缓解心肌缺血。
硝酸酯类药物
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连用3次仍无效者,可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使用至症状消失12~24小时后可改回口服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低血压。
β受体拮抗剂
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反复发作,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艾司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
可用于足量硝酸酯类药物和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症状的患者。

二级预防用药
冠心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对于包括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2个月,其他药物包括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进行有计划及适当的运动锻炼。
ABCDE方案对于指导二级预防有帮助:
●A.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治疗和ACEI。
●B.受体拮抗剂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控制血压。
●C.控制血脂和戒烟。
●D.控制饮食和糖尿病治疗。
●E.健康教育和运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冠脉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的开口,带有球囊的导丝从导管中穿过,到达冠脉狭窄部位,然后球囊膨胀,挤压动脉壁上的斑块,然后置入支架完成对狭窄冠脉的机械支撑。支架包括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桥手术,心外科医生使用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作为“桥血管”,绕过闭塞的冠脉。由于需要开胸手术,所以多用于多支、严重冠脉狭窄的情况。
中医治疗
已有多项研究提示中医药在治疗甚至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疗效,但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冠心病进展。同时,还要记住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冠心病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在早期阶段没有症状。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为更好的心脏健康创造条件。
家庭护理
●由于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激动、生气。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注意更换患者衣物,以满足保暖、干燥、清洁的需求,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冠心病加重的风险。
●要为患者常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及时帮助患者用药,有条件者可同时给患者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日常生活管理
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尼古丁收缩血管并迫使心脏更加努力工作并损害血管内层。如果你吸烟,戒烟是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的最佳方法之一。
控制血压
至少每两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血压高于正常值或有心脏病史,可能需要增加血压测量频率。最佳血压为<120/80mmHg。
控制血脂水平
在20多岁时,至少每五年查一次血脂。如果检查结果不理想,则需要加大检查频率。大多数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是<130mg/dl(3.4mmol/L);如果有其他心脏病危险因素,LDL-C目标可能是<100mg/dl(2.6mmo/L)。
控制糖尿病
如果患有糖尿病,严格的血糖管理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适量运动
运动有助于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控制糖尿病、胆固醇升高和高血压,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医生的帮助下,每周进行约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比如每天走30分钟。
心脏康复
术后患者应参加心脏康复治疗,该计划由教育、咨询和运动训练构成,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健康。
饮食
强调植物性食物,比如地中海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少食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钠,其有助于控制体重、血压和胆固醇。
饮食推荐
●每周吃一到两份鱼也是有益的;
●多食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
饮食禁忌
●饮酒适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所有年龄段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每天最多喝一杯,65岁及以下男性每天最多喝两杯。这里的一杯酒约等于350ml啤酒或140ml葡萄酒。
●控制进食鸡蛋数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一般成人每周吃鸡蛋不超过7个,如果胆固醇高可以适当减少吃鸡蛋数量。
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会增加冠心病风险。即使只减掉目前体重的一小部分也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管理压力
尽可能减轻压力。练习管理压力的方法,如肌肉放松和深呼吸。
特殊注意事项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乘坐飞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海拔升高时,由于空气稀薄,血液中的氧含可能降低,所以冠心病症状可能加重。如果出现呼吸短促等症状,则可能意味着病情不稳定,因此应注意携带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病情尚未控制时不应坐飞机。对于不伴并发症的心脏病发作患者,不推荐在发病2周内坐飞机。对于置入有金属支架的患者,建议术后至少等待1周后再坐飞机,不然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预防
冠心病的预防与其日常生活管理密不可分:
●戒烟,控制饮酒;
●控制血压至<120/80mmHg为佳;
●监测并控制血脂水平,尤其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正常范围内;
●严格的血糖管理;
●适量运动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过多盐和过多糖;
●尽可能减轻压力;
●注射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注:信息来源于百度健康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