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前五位疾病负担中,冠心病在男性性为第二位,女性为第三位。在中国及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城市化及生活方式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在不断上升。

冠心病的分型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型: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店;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⑤猝死。近10余年来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流行病学
1990年以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均居首位。201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64.284/10万和298.42/10万,心血管病死因构成比分别为42.61%和45.01%。全国33个省监测资料显示,2013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372.24万,比1990年增加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分别增加91%、143.3%和18%。根据生命损失年估计,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较低,而卒中发病率较高,冠心病、卒中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总趋势为北方高于南方。近年来,一些地区监测报告显示,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仍在增高,而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有所下降,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也在持续增高,且中青年男性增幅较大。2012~2013 年,全国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246.28/10万人年,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卒中人数2400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目前主要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
基本病因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引起的。斑块由胆固醇和动脉中的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斑块积聚导致动脉管腔不断变窄,而这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这个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积聚过多,动脉管腔变窄会使血液难以通过。当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导致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病还可以削弱心肌,使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心力衰竭;还可能导致不规则的心跳,也就是心律失常。
冠狀动脉(冠脉)出现狭窄后,无法为心脏提供足够的含氧血液,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时。最开始时,血流量减少可能不会引起任何冠心病症状,但随着冠脉内的斑块不断积聚,冠脉越来越窄,最终会导致冠心病体征和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也可能出现心悸、不正常呼吸短促等。
冠心病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都随之增高。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愈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血压超过160/90mmHg者,比血压在该水平以下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2.3倍;舒张压超过12.5kPa(94mmHg)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血压者高3.6倍;:高血压患病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
(二)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胆固醇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年龄越早,今后发生冠心病的机会也越多。
(三)超重和肥胖
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国外有一项研究显示:体质指数每增加10%,则血压平均增加6.5mmHg,血清胆固醇平均增加0.48mmol/L。35~44岁男性体质指数增加10%,其冠心病危险性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86%。
(四)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且病变更严重、更广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机会较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高一倍。
(五)生活方式
1.吸烟
烟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一氧化碳造成的缺氧,可损伤动脉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姻者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戒姻者较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率低。
2.饮食
冠心病高发地区人们的饮食中往往富含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水平的作用。腾食纤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我国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相对较高,但近年来,膳食中脂肪比重正在逐步上升,膳食纤维正随着食物加工的精细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3.身体活动
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身体活动及体力劳动强度趋向减少及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度增加。缺乏身体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

(六)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有研究显示,具有三种主要危险因素的个体(血清胆固醇≥6.46mmol/L,舒张压≥90mmHg,有吸烟史),其冠心病患病率与完全没有这三种因素的人相比高8倍,比具有两种危险因素者高4倍。
(七)其他
冠心病家族史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还不明确,但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诱发其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