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干预指导措施包括3项关键内容:自我监测、合理膳食和增加身体活动。
一、指标自我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尿中酮体和戒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kg/m²≤体质指数<24.0kg/m²);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速度要适当,每年以体重的5%-10%为佳,不提倡短期内大幅度降低体重;对于难以减肥的超重和肥胖者,至少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体重不再增加。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130/80mmHg以下为佳。

1、糖尿病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的管理任务。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培养和建立糖尿病患者对自已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
◆提高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能力。
◆了解糖尿病目前的治疗方案的内容及重要性。
◆了解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一般知识,学握胰岛素注射技能和注意事项。
◆了解糖尿病非药物治疗的一般知识,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干预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了解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重要意义。
◆了解就医和寻求帮助的渠道,提高就医能力,使患者能够根据病情和需求的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医疗机构。
◆了解寻求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展过程和危险因素的知识。
◆掌握自我监测血糖、血压的技能和初步自我评估的能力。
◆掌握急性并发症的征兆,学会紧急救护的求助和基本处理方法。
2、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条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定量尿糖检测,也是可以接受的。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对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2)血糖监测的指导和质量控制:开始自我血糖监测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糖尿病管理小组每年应检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校准血糖仪,尤其是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时。
3)尿糖的自我监测:虽然自我血糖监测是最理想的血糖监测手段,但有时受条件所限无法进行血糖监测时,也可以采用尿糖测定来进行自我监测。尿糖的控制目标是任何时间尿糖均为阴性,但是尿糖监测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肾糖國增高(如老年人)或降低(如妊娠)时,尿糖监测没有意义。
二、合理膳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

建议糖尿病病人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45%-60%,蛋白质占15%-20%;采用少食多餐的清淡饮食,每天食盐不超过6g;注意食物多祥化,通过食物交换份的方法合理搭配膳食,并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和各人特点制订个体化膳食处方。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做到每天少吃一两主食,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量应尽量少。
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推荐一: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推荐五: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推荐六: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七: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推荐八: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三、增加身体活动:
运动可以使热量消耗增加,与饮食管理一起共同配合维持理想的体重,改善或纠正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状况,从而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四、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应包括经常性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尤其是抗阻力练习,以增加肌肉体积,促进血糖代谢。具体推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天,每周至少150分钟,连续间断不超过2天。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鼓励各种肌肉力量训练,负荷和重复数逐渐增加。同时务必限制糖尿病患者的持续久坐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渐达标。
须预防低血糖,注意足部保护。
运动前的胰岛素应避免注射于运动肌肉,最好选择腹部;血糖>16.7mmol/L应禁忌大强度耐力运动。出现严重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大强度耐力活动、中高负荷抗阻力运动、冲击用力和暴发用力。出现足部破溃、感染时应避免下肢运动等。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采用一个有氧运动单位表。
如下运动单位交换表中所示运动量为一个运动单位,相当于消耗80kcal热量。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防止运动损伤和意外,强调运动的规律性和安全性,建议采用散步、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剧烈的运动,以每周5次左右的运动频率为佳。运动过程中防止低血糖情况的发生。
1)可以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同伴陪同,并携带糖果备用。
◆饭后0.5-1小时开始运动较为合适。
◆如果运动量较大,则运动前增加饮食量或者适当减少降糖药物量(包括胰岛素)。
◆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的时间进行。
◆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后和饭前运动。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血糖会有所下降,应酌情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禁忌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近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症等急性并发症。
◆严重糖尿病肾病。
◆严重眼底病变。
◆新近发生血栓。
◆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血糖>14mmoL/L)或血糖不稳定。
◆血压>180mmHg。
◆经常有脑供血不足。
◆伴有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