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服务

    幼儿期的亲子关系

    时间:2022-11-15 09:12:26    

         
      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亲子关系。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所秉持的育儿意识并据此所营造的亲子关系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婴儿期,绝大多数的父母作为养育者和保护者,在情感上和婴儿完全浑然一体,是婴儿的快乐源泉。可是,到了幼儿期,随着幼儿第一反抗期(3岁前后)的到来,特别是当父母作为社会规则和道德的传授者和执行者,要给孩子“立规矩”时,父母和孩子在情绪上开始出现紧张,而“立规矩”,是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幼儿“自我主张和约束”的发展

      对5岁的幼儿来说,“按秩序排队”并非易事。然而,按秩序排队这个规矩到5岁时已非立不可。例如,要按秩序排队荡秋千,幼儿有不讲秩序早点去荡秋千的“自我主张”,可是受到父母的批评,要他们去排队,这时幼儿需要“自我约束”。在研究中发现,幼儿“自我主张”和“自我约束”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四岁半的幼儿是“自我主张”最强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到6岁时,特别是男孩,这种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2)父母的干预

      父母的干预,就是父母给幼儿“立规矩”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过程。父母的“立规矩”,必须适合幼儿“自我主张”和“自我约束”的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说,幼儿在接受父母对他们“立规矩”时有三种表现:完全无视,完全听从和只听一半。对第一种情况,父母要保持耐心,持之以恒。因为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当他们怕失去作为快乐源泉的父母的爱时,会勉强听从,但如果不是从道理上懂得的话,很难真正去遵守规矩。对第二种情况,父母既要及时进行表扬,又要防止幼儿只是为了迎合自己而采取这样的方法。所以,要让幼儿体会到“守规矩”的责任感,而第三种情况,则更需要父母能褒奖恰当,使幼儿能多加思考,最后心悦诚服地做到“守规矩”。

      (3)父母的控制

      父母控制指父母在教养活动中经常用以控制、管理幼儿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父母控制可分为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两个基本维度,行为控制指父母对幼儿行为的监控和限制,心理控制指对幼儿行为的心理干预和操纵。父母对幼儿活动与行为的过度监督与管理,限制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导致幼儿与同伴交往机会过少以及自我效能感低下,从而出现沉默害羞的社会退缩行为。父母对幼儿行为的过度敏感和紧张也会使幼儿感到紧张、焦虑、依赖。因此不敢探索环境,并形成矛盾性的亲子依恋,加重其社会退缩行为,父母对幼儿的过度保护会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父母以权威的身份企图对幼儿进行控制时,更是容易使幼儿出现主动退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