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情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第一是指个人在情感上体验他人的内部情绪,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情感的移情;第二是指个人在理智上洞察、理解他人的内部经验,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认知的移情。
在对幼儿的移情研究中,研究者们归纳出幼儿移情的三种能力:判断他人情感并能指出情感性质的认知能力;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能够预测他人的思考和行动等预知能力;具有情绪的反应性,能够体验和分享他人情感的情绪反应能力。
(1)幼儿的移情能力发展
3岁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移情能力。这说明幼儿在认知上并非完全的自我中心化,已经能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当然,比起快乐和恐惧来,幼儿对悲哀和愤怒的情绪还很难产生情感共鸣。虽然3岁幼儿能出现简单的移情但直到幼儿后期仍无法拥有成熟的移情能力,这是因为移情必须包括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对他人的情感状态作出反应两个部分,所以移情发生的前提条件就是,幼儿必须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进行推理。对他人的情感意识早在幼儿3岁时就拥有了,但是直到8岁,幼儿仍可能无法十分精确地识别他人的情感,移情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2)幼儿的移情与亲社会行为。
移情作为一种具有爱他性的积极情感,与援助他人等亲社会性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幼儿的移情及其相关因素与亲社会性行为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4-1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人的情感体验、内心情感的洞察以及角色承担有所提高,这三者都直接影响到移情的发展,而移情就成了亲社会性行为的直接原因。
李幼穗等人研究了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移情训练之前,幼儿在无冲突的情境下的助人行为要显著多于冲突情境。
移情训练后,实验组的幼儿在冲突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反而高于无冲突情境,这表明情境不再是影响幼儿助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幼儿愿意去帮助别人是因为他们能够了解别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受,同情别人的遭遇,是因为他的移情能力有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