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同伴交往策略,指导儿童改变影响同伴接纳的缺点,改善人气特点。
帮助儿童改善人气特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方面是对其直接干预,干预的办法是发展他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条件,发挥他的优势,引导集体接纳,指导社会交往策略和人际交往技能;模范示范;行为训练。
第二个方面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个体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容易提高同伴的接受性。
第三个方面是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改善具体环境即改善人际氛围。
家长如何提升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
1、家长应有正确的社交观,告别社交误区
同伴交往的经验和能力,只有在与小伙伴交往的活动中才能获得。有些儿童交往能力差往往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造成的:一些家长或者不了解儿童的交往需要,认为与孩子在一起玩耍没有必要;或者怕孩子在交往中受欺侮;或者怕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共同活动而学到不良习惯……因而便阻止孩子间的交往,长此以往,孩子交往的需要会逐渐减退。
2.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助力孩子交友
家长应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儿童与邻居家的孩子交往,对上门来玩的孩子家长要表示欢迎。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孩子的生日,父母可主动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玩。当孩子的朋友来到家中,父母可让他们单独在一起玩,对他们的吵闹不要表示不耐烦,让孩子拥有属于他们的空间。
3.家长应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增强交往自信感
交往态度直接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应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温暖家庭,亲子应经常一起游戏、玩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从小就会有一种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即使孩子在外遇到挫折和苦恼,也会因为有家庭之温暖而很快愈合。
父母自身也要树立良好榜样,积极参与到儿童的活动或感兴趣的事物中,这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的形成,更有利于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对于儿童在交往中的良好表现,家长应做出积极评价,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
4.家长应教会儿童接纳他人,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可以看到,受欢迎的儿童不仅拥有有效的参与策略,而且他们对同伴的参与也很重视。一些不受欢迎的孩子则表现得专横和不友好,不考虑他人。那些在早期能接受同伴加入、善于接纳他人的儿童,在日后的成长中也更能被其他儿童接纳。
要使得同伴之间的互相接纳成为儿童的一种日常的交往行为,家长应当关注对交往策略的指导,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让儿童学会表示友好(微笑、拥抱、问好等)、服从、交换、轮流、模仿、借、收回、声明、道歉、提问、赞赏、安慰、建议、说理、协商等,并且在实际的过程中去操练这些策略。如教育儿童多考虑小伙伴的建议和意见,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游戏时要遵守规则,输了不能耍赖;想和别人一起玩时,要有礼貌地提出要求:我也一起玩好吗?咱俩交换玩具行吗?从而形成愉悦、融洽的交往氛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