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认知发展主要有感知觉发展、注意与记忆发展、思维发展等,家长应创设良好环境,助力婴儿认知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发展的指导
1.婴儿视觉发展的指导
在婴儿出生后3周左右,家长可开始训练婴儿的视觉追随能力,家长可移动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婴儿的视线随着玩具的移动上下左右地追随运动,提升婴儿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当婴儿能自己仰起头部后,家长可竖抱起婴儿,让他们看移动的物体,如走动的人群等,可提升婴儿视觉追随水平。在婴儿5个月左右,可训练其手眼协调能力,让婴儿练习“伸手取物”。同时,家长还可以用色卡等形式对婴儿进行颜色辨认的训练。待婴儿2岁左右,可训练其“找物”的能力,如从绘本的一页中找出某样指定的物体等。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寻找大自然的五彩缤纷。
2.婴儿听觉发展的指导
家长应让婴儿多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以丰富婴儿的听觉体验,如雨水的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等。母亲的声音对婴儿来说格外亲切,因此母亲应常常与婴儿说说话,唱歌给婴儿听,与婴儿说话或唱歌时,应温柔地看着婴儿。家长还应训练婴儿“听音辨位”的能力,可通过说话声或是有声玩具让婴儿寻找声音。到婴儿1岁以后,可训练其对各种音高、音色等的辨别能力,对婴儿进行初步的音乐感知训练,如让婴儿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听不同旋律的乐曲,让婴儿和着音乐尝试拍手、舞动手臂等。有意识地带孩子听风声雨声,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3.婴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指导
感觉统合的概念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博士艾尔丝于1969年提出的,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此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由于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感觉统合功能从天生具备的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等),再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专注、组织能力、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等)。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在婴儿期,这种感觉统合的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婴儿常会出现不协调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婴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
如果婴儿在早期缺乏感觉训练,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过少,就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研究发现,感觉统合失调常表现为以下特征。身体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阅读困难,经常出现跳读、漏读;写字时偏旁部首经常颠倒;计算能力差、常抄错题抄漏题;画线时,常偏向上或斜向下;做事磨蹭;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方向感差,容易迷路;易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招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害怕陌生环境;经常分心、走神,丢三落四,常忘记他人说的话和交代的事等。
家长应重视婴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让婴儿多运用眼、耳、鼻、手、口、身体等各种感知觉器官,并通过适宜的玩具或游戏,帮助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玩具或游戏可促使孩子观察、探索、创造,使感觉统合的发展更为顺利。自婴儿出生后,就可让其接触多元感觉刺激,使大脑获得完整启发。父母可从六个感觉系统开始,提供孩子适宜的玩具或游戏。
触觉:拥抱抚触。父母拥抱、抚摸、亲吻孩子,或是婴儿自己主动碰触玩具、摸索环境,将使感觉皮质区逐渐成熟,指尖辨识能力更为灵敏。听觉:音乐玩具或游戏有助于听觉发展。视觉:婴幼儿时期是视力及视知觉发展的关键期。色彩鲜艳、不同造型的玩具,能吸引孩子注视。滚动中或被抛掷在空中的球,都能燃起婴儿视觉追踪的欲望,培养眼球的灵活度,同时促进视力的发展。常将玩具拼合、组装,也可增进婴儿视知觉发展水平。动觉:婴幼儿时期正值动作发展的高峰期,婴儿双手多操作玩具及游戏设备,可使精细动作更为协调。前庭觉:婴儿喜欢躺在摇篮或父母怀抱中安稳地入睡。婴儿酷爱骑木马、滑滑梯、荡秋千、坐旋转游乐设施。温和的前庭刺激,帮助婴儿平静情绪;强烈的前庭刺激,帮助婴儿建立正常的肌肉张力,这对婴儿体能的增强、提升学习时的专注力都有助益。
(二)婴儿专注力与记忆力发展的指导
1.婴儿专注力发展的指导
1岁前的婴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细心的照顾是婴儿注意力发展的前提。当婴儿安静、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探索外面的世界,而长期处于烦躁不安环境中的婴儿,注意力很难发展。因此,父母需要为婴儿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环境,耐心引导婴儿观察周围的世界。
1岁以后,婴儿注意的目的性和稳定性逐渐增强,此时,家长可为婴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请婴儿完成。一般来说,婴儿在游戏中能保持的注意力较高,家长可利用这点,对婴儿进行注意力训练,如画画、找错误、拼图、听儿歌童谣、娃娃家等游戏都能让婴儿集中注意力。同时,应给予婴儿专心玩耍、做事的空间,当婴儿在专心玩游戏或做事时,父母最好不要生硬地打扰他们。
家长也应注意,劳逸结合才能让婴儿保持良好状态。婴儿要集中注意力,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婴儿做一件事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婴儿一次活动的时间维持在几分钟左右。而且需要动静交替、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和比较放松的活动相结合,让婴儿在有节奏的活动变化中,使注意力的保持、转移等能力都得到发展。
2.婴儿记忆力发展的指导
鼓励婴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在婴儿的识记过程中,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有利于优化记忆效果。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家长可鼓励婴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不仅是听或看,还要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婴儿认识某个物体时,让他们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这样,婴儿更容易记得准确又牢固。
借助材料,帮助婴儿提升记忆能力。婴儿比较喜爱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若呈现给婴儿的材料是他们喜爱的、愿意注意的,那么,婴儿看过一次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比较鲜明的印象。当家长为婴儿解释较为抽象的概念时,可为婴儿提供各种卡片或玩具,以加深其印象,帮助其记忆。
指导婴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记忆力。游戏是婴儿最感兴趣、自愿参加的轻松愉悦的活动,亦是发展婴儿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让婴儿在游戏中进行识记活动,比单纯让婴儿通过听或者看来识记所获得的记忆效果更好。
帮助婴儿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婴儿在进行记忆活动之前,家长可帮助婴儿明确识记目的,使婴儿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实际任务,进而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记忆。如让婴儿带着问题听故事,有助于其有意记忆的发展。
引导婴儿对识记过的内容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婴儿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重复性的记忆能让他们短期内记住一些东西,但是记忆精准性和正确性都不高,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短。所以,家长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婴儿多复习、巩固之前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避免遗忘。
3.婴儿思维能力发展的指导
未满周岁的婴儿,虽然尚未掌握语言,但已开始有思维的萌芽出现。对1岁以前的婴儿来说,应给予其足够丰富的环境刺激。自婴儿一出生起,家长就应为其营造色彩丰富、声响多样的环境,因为在这一时期,促进婴儿思维发展的重心就是为他们的各种感官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刺激。
对于1岁以后的婴儿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往往是在探索和行动中展开的,因此,家长应鼓励婴儿多动手,使其动作更为协调,捏橡皮泥、堆积木等活动对婴儿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
家长应营造鼓励婴儿创造的心理氛围。鼓励婴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家长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追求标准答案,只要婴儿能自圆其说即可。同时,家长也应为婴儿多设置问题,如在给婴儿讲故事时,可以让婴儿听到故事名后先提出问题,在听完故事后再回答几个问题;也可引导婴儿创编故事,“画”故事。家长不要包办婴儿的一切活动。父母大包大揽,会剥夺婴儿思考的机会。凡是婴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婴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家长也不应随意指责婴儿的好奇、好动行为。“这样不对”“那样不行”的命令往往会扼杀婴儿的求异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