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服务

    婴儿的认知发展

    时间:2022-05-22 08:01:50    

          

      林崇德先生将婴儿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觉的发展、记忆与注意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等,其中,感知觉在婴儿认知中较先发展且发展速度较快,而思维活动则是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发展得相对较晚。

      1.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指个体对事物个别特性的直接反映;知觉是指个体对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感觉与知觉往往一起发生,故称之为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都属于感知觉的范畴。感知觉的发展帮助婴儿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是婴儿期最早成熟的心理活动,也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视觉发展。视觉最初的发生时间大约在胎儿中晚期,新生儿已具备一定视觉能力,但视觉调节能力差,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在1个月之后,婴儿视觉集中的距离开始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在8个月左右,婴儿的视觉集中距离、视觉追随范围等能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婴儿的视觉追随一般依照由点及线到面的顺序发展,1~2个月时,婴儿一般以点的方式追视;3个月时,婴儿可对物体进行线的追视;到4个月左右,婴儿对运动的物体,可进行面的追视;在婴儿5个月左右,可完成全方位的追视。

      新生儿由于晶状体无法变形,难以对视觉对象进行有效聚焦,因此视敏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力)很低,其出生后的头半年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期,至6个月后,婴儿视力得到极大提升。"

      颜色视觉是对光谱上不同波长光线的辨别能力。新生儿的颜色视觉发展得并不完善,但2~4个月的婴儿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在婴儿三四个月时,已能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喜好与偏爱,能在可见光谱中辨认出各种颜色,其颜色视觉的发展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一般来说,婴儿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色、黄色、橙色等,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黑色、紫色等相对较为暗淡的颜色,婴儿更喜欢明亮的颜色,尤以红色最能让婴儿产生兴奋感。

      (2)听觉发展。5~6个月的胎儿已开始建立听觉系统。对0~4个月的婴儿来说,相对于低频声音(低于1000赫兹的声音),他们对高频声音较为敏感。婴儿的声音定位能力在出生时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新生儿就已具有最基本的视听协调能力。研究发现,婴儿对语音和乐音的听觉非常敏感,四五个月的婴儿就能感觉到音乐旋律的变化,听音乐时还会伴随身体动作。

      (3)味觉发展。新生儿的味觉已发展得相当完好,多项研究证实,新生儿偏爱甜味,而尝到苦味时则会产生怪异的表情。味觉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最为发达,其后则逐渐衰退。

      (4)嗅觉发展。七八个月的胎儿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并具备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研究证明,新生儿已能大致区别好几种不同的气味,并对各种气味作出相应的反应,如闻到好闻的气味时,新生儿的面部肌肉会放松,而闻到一些刺激性气味时,则会噘嘴。

      (5)触觉发展。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触觉是最早发育起来的感觉系统,在出生前就已发挥作用。在胎儿3个月左右时,就已有了触觉,此时的胎儿已能通过自身活动感受触觉刺激。在母亲怀孕8个月左右时,胎儿的整个身体对触觉就已经很敏感。因此,对婴儿轻柔的按摩抚触可刺激其大脑产生特定的化学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从婴儿触觉的敏感性角度来说,遵循头尾原则,即脸部对抚触的反应相对较为敏感,

      (6)空间知觉发展。从方位知觉来说,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一般来说,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但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辨别则要在4岁之后才能逐步学习发展。从距离知觉来说,新生儿已经会对逼近的物体有某种初步反应。研究表明,当向婴儿呈现一个以一定速度向其逐渐逼近的物体时,2~3个月的婴儿会有闭眼反应,4~6个月的婴儿则会有躲避反应。

      (7)物体知觉发展。从形状知觉来说,婴儿较喜欢看清晰的图像,如图像模糊,他们则会移开目光。另外,婴儿还较喜欢看动态、多轮廓的图形。从大小知觉来说,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在两岁半到3岁期间,儿童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新生儿就已经有注意意识,其实质是先天的定向反射,这是婴儿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1~3个月婴儿的注意以视觉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会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等,6个月以后的婴儿的注意不仅集中于视觉注意,而且越来越多地将注意放在抓握、吮吸等日常感知活动中。1岁后的婴儿能逐渐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即能形成多级的、复杂的条件反射,如当他们听到成人说出某个物体时,婴儿的注意就会集中到成人所说的那个物体上,这与婴儿逐渐掌握、领会到词的意义有关。

      (2)记忆的发展。1~3岁是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时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较为发达且蕴含着大潜能。研究表明.1岁以内的婴儿已具备短时记忆(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长时记忆(即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后,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1岁以后,由于对语言的初步掌握与获得,婴儿学会了用符号进行表征,这就使得语词逻辑记忆能力得以形成。1~3岁儿童的回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他们开始用行动表现这种能力,如进行捉迷藏游戏等。此时出现的延缓模仿标志着儿童表象记忆及再现能力初步成熟,他们能在原型消失之后,通过记忆进行模仿。

      3.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联系,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3岁前是儿童思维的萌芽阶段。1岁前的婴儿,对事物的认知更多的是感知,基本上还没有思维。1岁以后,由于婴儿逐渐掌握了言语能力,认识了事物的某些表象特征,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始出现一定的概括性的思维。所以说,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婴儿思维的发展是在感知觉、记忆等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婴儿的思维方式起初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主要表现为动作思维。到19个月左右,婴儿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萌芽,此时,婴儿开始能把实物的象征符号和实物本身联系到一起,依靠具体形象展开思维。在婴儿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起初较为依赖动作思维,在两岁半之后,语言的作用开始明显起来。

      以儿童思维发展中的数概念发展为例,林崇德将从出生到3岁儿童的数概念能力分为三级水平。①直观一行动概括,即儿童看到物品,能有分辨大小和多少的反映,如儿童要大的苹果,给了他们就高兴,不给他们就哭闹。②直观一表象笼统概括,即儿童产生了数概念的萌芽,但须借助具体事物,如他们开始懂得“一个苹果”“两块糖”,能说出“好多糖”之类的语词,但这些词代表的内容很笼统,对物体数量的计数还未从物体集合的感知中分化出来。③直观一言语概括,此阶段儿童的计数能力迅速发展,对数概念的认识有以下特点:必须以直观的物体为支柱,在运算中离开直观物体支柱往往会中断;数词后往往带量词;数字语言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往往不能超过儿童眼前的生活;不能产生最简单数群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