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服务

    家庭教育方法

    时间:2022-03-29 09:31:36    

         

      家庭教育方法是为完成家庭教育任务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即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家庭教育是复杂的、长期的,父母要学习、理解和掌握多种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内容和任务的多面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而且各种方法还必须互相补充和配合。我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体系有: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奖惩激励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榜样示范法、环境熏陶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实际锻炼法、兴趣探索诱导法等。

      (一)环境重陶法

      1,环境熏陶法的含义

      环境熏陶法是指父母通过有意识地创造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置身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一种教育方法。此方法是为了培养子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成为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2.环境重陶法的实施

      (1)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更直接、更深刻、更持久,这是因为:第一家庭环境是子女主要的生活场所,即使是中小学生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中在父母身边度过的;第二家庭成员相互交往亲密、融洽,增加了教育影响的效果;第三青少年可塑性大。家庭生活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我国历史学家罗尔早年丧父,家庭生活困难,母亲替人缝衣。他幼年常为母亲理线解结,因此养成了耐心、一丝不苟的习惯,相反,对犯罪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导致他们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环境不良,如家庭破裂、父母不和、家教方法不当和家庭成员素质不高等。因此,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运用家庭生活环境陶冶孩子,父母须从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入手。

      第一、要安排好家庭的经济生活。父母科学地安排经济收入,量入为出使家庭生活平静、安康、和谐,孩子能感到幸福和温暖。若父母让子女参与家庭经济管理,进行家庭理财教育,能增强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生活。

      第二、家具的选购、摆放。房间的布置等反映了家庭的审美情趣,房间的陈设布置舒适宜人,且干净整洁,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家庭成员自尊、自爱、互敬互爱·,子女能在幸福、愉快、温暖、轻松、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往往性格开朗、心地善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四、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素养决定父母的精神情操,家庭成员在生活中既平和又活泼,讲究文明礼貌,精神生活丰富、充实,热爱阅读,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会受到文化重陶而成为乐于学习、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第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使环境起到陶冶作用,家庭成员要抵制一些不良因素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二)榜样示范法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父母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促使孩子效仿,是实施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之一。

      1.榜样示范法的含义

      榜样示范法是指通过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行为以及卓越成就等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一种方法。由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强而且善于模仿,因此树立良好的榜样能给子女指引正确的方向,指导他们形成积极努力向上的生话态度。

      2.榜样录范法的实施

      (1)借助典范。即父母通过给子女讲述古今中外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故事,亲子共读此类书籍,或是和子女一起观察身边的一些表现良好的同学伙伴等方式,引导子女向这些典范学习,将典范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参照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2)以身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面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示范指父母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作风,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子女产生影响,因此父母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要注意将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并重视身教的重要性。

      (三)说服教育法

      1、说服教育法的含义

      言语说服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对子女施加影响,使其明自事理,提高认识和觉悟的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

      2.说服教育法的实施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说服教育方式。

      (1)情理交融的说理。说服教育是家庭成员通过对某件事情的讨论来互相提高认识的一种说理方式。当子女面对某个问题,有思想负担时,父母可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理、分析。而家庭成员之间情理交融地讨论,可促进亲子沟通,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2)同答式交流。用互相提问回答的方式,激发子女的思维,促使其积累知识,是说服教育的又一途径。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经常有意无意地提出问题,其他人给予回答,从而活跃大家的思想,沟通感情,增长知识。父母特别要鼓励未成年孩子多提问和回答问题,可养成孩子主动思考和积极沟通的习惯。

      (3)随机诱导。言语说服教育应当大量地随机进行,即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见机行事、因势利导地进行。随机诱导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善于随机引导,二是善于随机放弃。随机引导,一方面是家庭成员间的教育要随机,利用生活过程中的偶然、随机因素使问题自然化、增强心理接受能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是善于发现和抓住孩子在日常言行中的有利因素自然而然地进行启发引导,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孩子。随机放弃是指在说服教育中,当出现说而不服,或出现僵局时,为避免矛盾冲突升级所采用的暂时放弃,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的方法。

      (4)适当运用“不理睬”技巧。“不理睬”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遇到某一具体问题时,家庭成员利用暂时的沉默不语进行教育,促使其进行自我审视,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特别在孩子“执拗”时(俗称“脾气倔”,好言劝说、甚至打骂威胁都无济于事,心理学上称此为“执拗反应”)采用此方法教育效果甚佳。在性情一贯温顺的孩子产生“执拗反应”时,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不理睬”。即对孩子不劝解、不批评。让其待在安全的房间中与其他人隔开,孩子的执拗反应就会自行消失。

      (四)奖惩激励法

      奖励与惩罚,是父母对子女的优良品行或不良品行进行评价,予以肯定或否定,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方法。

      1、表扬奖励法的含义和实施

      表扬、奖励是父母对孩子良好品行和进步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中正确实施对孩子的表扬和奖励,父母要做到下列几点。

      (1)表扬奖励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具体的所作所为,这样既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受表扬,还可以通过父母的表扬,对自己的能力、个性、意志品德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表扬不宜凭空过高或故意放低,要看孩子的实际表现情况,对一般程度的表现采用赞许方式。更好一点的表现用表扬,突出表现则用奖励;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调节表扬分寸,如对于好表现、好自满自傲的孩子,只适度表扬即可,而对胆怯、自卑的孩子,应适当加重表扬,鼓励其增强自信和勇气。

      (2)表扬激励要及时。良好行为一经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否则,孩子上进的欲望可能会减弱。

      (3)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奖励的方式力求多样化,如带孩子走亲访友,可满足其交往的需要;带孩子旅游、逛公园、看电影,可满足其活泼好动参与文体活动的需要。满足其物质需要可购置文具、书籍、文娱体育用品、玩具等,一般不宜直接给予金钱奖励。

      (4))表扬奖励要和说服教育相结合。可使孩子进一步明白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并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以及如何去实现。

      表扬奖励对所有孩子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对表现不够好的孩子更重要因这些孩子平时受到批评,责骂较多,因此态度较消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态度。父母如能细心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及时抓住这些可贵的因素,给予表扬奖励,能使其逐步改变消极对抗的态度,增强进步的信心。

      2.批评惩罚法的含义及实施

      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的“负强化”,因为孩子在受到批评惩罚时,会产生内疚、悔恨、痛苦等情绪体验,使之加深对错误的认识,进而从缺点、错误、过失中吸取教训。同时批评与惩罚还可以培养孩子形成有错就改、克制不良欲望的意志品质,成为自强自律的人。

      (1)批评惩罚以爱心为基础。批评惩罚是对孩子高度负责的表现,目的是使其变得更完美。那种认为在孩子身上出现错误、缺点、过失是伤害了自己的面子,用批评惩罚孩子的手段来“出气”,对儿童发展非常不利。以“出气”为目的的,往往会出现过激的言辞和行为,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

      (2)批评惩罚应就事论事,客观公正。使用批评惩罚时父母应更加慎重,要把握它的度量和使用频率,一定要就事论事、面对事实,这样孩子就心悦诚服,愿意改正。

      (3)批评惩罚要及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及时批评惩罚有利于孩子对缺点、错误及时改正。批评的态度要严肃认真,以引起孩子的重视,但要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爱护、期望和信任,促使其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不能用讽刺、挖苦、奚落、责骂等侮辱人格的词汇进行批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引起对立情绪,批评的时间、地点、场合都要恰当。

      (4)控制情绪,不可体罚。惩罚是要给孩子以痛苦的体验,强制执行、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力、限制某种精神上的需要、不允许孩子做其想做的事等。如孩子犯了某种严重错误时,限制其自由活动,不许看电视和出门玩,可让孩子写检讨、赔礼道歉等。但惩罚绝不是责骂、责打等各种形式的体罚,体罚摧残孩子的心灵,使其人格发生扭曲,难以适应社会;体罚还容易使孩子形成撒谎退缩以及产生其他问题行为;体罚也使孩子丧失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逆反行为,并降低父母的威信。

      (5)正确运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让孩子在其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自作自受”,从而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纠正过失。采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使孩子从自己行为的后果中吸取教训,杜绝此种错误行为的发生在于从根本上提高孩子对过失行为的认识。

      (五)活动锻炼法

      1.活动锻炼法的含义

      指家庭教育中,父母让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炼、掌握多种技能、增长实际才干、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2.活动锻炼法的实施

      儿童借助于活动而学习,如适量的劳动可使孩子感到快乐,因为劳动不仅使孩子的才干得到了锻炼,还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并鼓励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

      (1)提供活动的机会。父母应鼓励孩子参与锻炼活动,每天都应为孩子安排适合其年龄特征和生理发展水平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组织游戏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鲁斯的研究,得出成人能力源于儿时游戏的结论,例如童年有机会玩独创性游戏的孩子长大后有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其他复杂问题;父母要为孩子开辟游戏空间,给孩子提供游戏材料,保证孩子游戏的时间,使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游戏。重视劳动活动,劳动对儿童社会化发展、认知发展、审美能力发展、健康发展意义非凡,不会劳动的孩子、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家庭中,儿童参与劳动应包括:为自己服务的劳动、为父母服务的劳动、为家庭服务的劳动,此外孩子还需要参与探索活动、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重视活动中的实际锻炼。活动锻炼首先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中,技巧能力的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另外要多鼓励孩子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活动实践中,做到活学活用。

      活动锻炼还要正确对待孩子在各类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能过多地责备,更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指导孩子分析失误的原因,通过原因分析和父母的鼓励,孩子可以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乐于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

      (六)自我教育法

      1.自我教育法的含义

      自我教育法是指子女基于自我认识对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任务并自觉地进行自评价、激励、控制和思想转化的方法。此方法广泛运用于子女发展的各方面,它是子女在自身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子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家庭教育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

      2.自我教育法的实施

      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水平,是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构成。父母可以通过下列方法,针对子女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1)激发子女自我教育的愿望。让子女明确意识到父母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并确信经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从而产生自我教育动机。

      (2)培养子女自我评价的能力。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3)启发和指导子女制订自我教育计划

      (4)指导子女执行自我教育计划。教给子女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如自我训练、自我体验、自我检查等;教给子女一些自我激励的方法,如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